返回联盟首页 共产党员网 安徽先锋网 安庆先锋网

太湖先锋网首页

太湖先锋网微信公众号

您当前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 农村党建

徐桥镇:移风易俗助力创业村庄换新颜

发布:2020-12-09 作者:刘宝平

冬日的太湖县徐桥镇创业圩虽然风很大,但文明实践站广场上人头攒动,大致分为三拨:一拨在为大爷大妈做身体基础检查,一拨在为大伙讲解稻虾连作技术,还有一拨在清扫道路、清除杂草。

据了解,太湖县徐桥镇创业村现有6个村民小组,全村208户,总人数668人。其中一半以上属移民,三分之一属外来经商,处于水陆交汇处,人员结构复杂,矛盾交织。

今年以来,该村把推动移风易俗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抓手,在美化人居环境、培育乡风民风、丰富文化生活上下功夫,引导广大群众革除陈规陋俗,倡导文明新风,让崇德向善、勤俭节约、健康生活的文明新风尚在创业村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如今,村容村貌整洁了,邻里之间团结了,文化活动丰富起来了,群众的精神面貌振作起来了。

目前,该村拥有志愿者43人,分别成立了传理论、传政策、传技术和传文化等志愿服务队伍,他们活跃在徐桥镇的街头巷尾。

  阵地建设奠基础

通过整洁漂亮的创业村环村路,“创业村文明实践站”的雕塑在广场上熠熠生辉,广场的中间是村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大舞台,这里就是该村文明实践站的主阵地,更是全体村民心中的堡垒。

为帮助村民解决活动场所问题,创业村整合各种资源投资近200万元,在一片沼泽地里建起了“码头”。整个广场占地约3600平方米,正中间是文化活动中心兼文明实践站,里面既能开展志愿服务活动,又能为志愿服务活动和村民红白喜事提供生活服务,为提高配套,分为前舞台、后广场,既能整体解决志愿服务活动的场地问题,又为村民开展活动提供场所。广场周边安装了太阳能路灯12盏,栽种了桂花、香樟、紫薇、罗汉松、红叶李、红叶丝楠等树木,设置了各类宣传标语和宣传栏30多处,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广场的各个角落,让全体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认识。

“下一步,我们将在文化活动中心再开设一个‘耕渔礼堂’,把我们农耕文化和渔水文化展示给大家,更让我们的下一代看看我们曾经的辛苦和资源匮乏,让他们记住心中的根,让他们忆苦思甜。”村主任董以良踌躇满志。

  志愿服务引时尚

通过志愿服务,创业村活力四射。志愿服务活动成了创业村的一道靓丽的招牌,也成为了一道时尚风景线。

理论政策宣传由村党组织书记牵头,结合“三会一课”,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学习和宣讲。今年以来,开展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宣讲共10次,开展以脱贫攻坚、移风易俗、森林防火等为主要内容的政策宣传14次。

环境治理志愿服务队以环卫队为首,每周定期开展三至四次清扫工作,清扫范围包括3.5千米村组道路,36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,通过实行分片管理、互评互比,提高环境整治成效,整个村庄干净整洁。

文体志愿活动丰富多彩。创业村“春晚”、村广场舞展演、“庆丰收迎小康”参演、市里戏曲名家走基层,垂钓大赛等活动,提升了群众的身体素质,也充实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
贫困户孟阳梅原来一直是老病号,几乎常年困守家中,以前都是志愿服务活动的覆盖和服务对象。通过志愿服务,她开始与社会接触,与邻居沟通,与志愿者敞开心扉。通过志愿服务活动,她自愿加入文娱志愿者服务队,成为了一名文娱志愿服务骨干,由一名被服务的对象转变为志愿者。人也变得精神了,容光焕发,与之前的萎靡不振判若两人。

  破陋除陈树新风

今年9月10日,村文化大礼堂热闹非凡,广大亲朋好友、邻里族人纷纷向汪爱民贺喜,许多志愿者也在帮助汪爱民一起张罗客人、搬送桌椅、端茶倒水。他家当天在大礼堂举办喜宴。

今年,创业村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文明新风建设,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,形成以党员为会长,村两委、组长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为成员的领导机制,理事会会长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投票选举产生。

理事会成员深入到群众中去,通过入户走访,聊天询问,对群众关心的随礼、宴请等习俗标准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,最终形成“正餐桌数控制在10桌以内,结婚喜宴每桌菜数不超过12个、金额控制在400元以内(含烟酒);白喜事每桌菜数不超过10个、金额控制在300元以内(含烟酒);孩子满月、周岁生日、升学、参军、买房等原则上不摆桌设宴、不在饭店宴请客人”的村规民约。规矩定下来了,硬件跟不上不行。为此,创业村整合资金修建了400多平方米的大礼堂,添置了桌椅板凳、厨房、电扇空调等日常设备,可同时容纳2-3户人家办宴。

许多村民也说:红白喜事到饭店办酒,浪费严重,几乎一半的菜是倒了,花钱不说,作为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更是心痛,他们更懂得“粒粒皆辛苦”。只不过,都是碍于面子,怕人家揶揄自己而已。

事后,汪爱民说:“这次一下子让我家节省了一万六千多元!不是有村里出台标准,我也怕人家笑话我,宁可多花点钱,现在村里这样说,亲戚朋友也都支持,我也乐得得实惠。”

移风易俗不仅极大减轻了群众生活负担,还扭转了日渐盛行的攀比之风,邻里关系也得到改善。11月15日,唐茂良老人不小心落水,千钧一发之际是同村村民王健奋不顾身跳水搭救,老人儿子得知此事之后千恩万谢,送去感谢信,相约吃饭,那种久违的充满人情味的邻里关系又回来了。

“破除陈规陋习,广大村民都身在其中,也都明白厉害,只不过谁也不愿意去吃螃蟹,实际上只需要引导一下,群众自然支持,村里的干群关系、凝聚力和风俗习惯都得到了提高。”创业村第一书记唐克松如是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