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,寺前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积极行动,发挥阵地作用,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,将移风易俗作为阻击疫情、群防群治的重要举措,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深入开展精神文明教育,弘扬时代新风,有效地改善了乡风民风,让移风易俗成为战“疫”的坚实保障。
强化宣传聚共识
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灵活运用“线上线下”双线作战联动合力模式。开展全方位、无缝隙、立体式宣传。通过微信公众平台、小喇叭、LED电子屏、走访入户等方式,向群众宣传倡导“喜(婚)宴不办或推迟简办”“丧事简办”等文明新风尚。
截至目前,累计在公路主干道沿线、村部周围制作悬挂宣传条幅80余条,张贴宣传海报300多份,积极倡导广大群众保持良好卫生习惯,减少外出活动,主动配合防控工作,对自己负责、对亲人负责,自觉倡树文明新风。
文明劝导讲真情
寺前镇充分发挥“一约四会”作用,严格落实对全镇各宗教场所实行“双暂停”防疫举措,从“婚事缓办,丧事简办,民俗不办”入手,推动移风易俗,阻止发生聚集性疫情。如;近日,辖区内有村民办白事。按照传统习俗,白事操办过程中免不了有大量人员聚集,给当前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极大风险。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们第一时间来到有白事的村民家,向他们发放《致全县人民的一封信》,劝导办理丧事时尽可能的缩短时间、缩短规模、缩短环节、缩减人员、加强防疫防护等措施。叮嘱全员全过程佩戴口罩、手套等防护工具,倡导村民们回家用餐、不设聚集性餐点,防止人群聚集交叉感染事件的发生。经过志愿者的耐心劝导,得到了主家和现场村民的一致肯定。
文明实践出实招
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,有效提升群众文明素质,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。寺前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,精心谋划、周密部署,以志愿服务为抓手调动各方力量,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。引导广大农村群众在参与中改变观念、在实践中提高认识,涵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。
据统计,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开展以来,累计组织600多名志愿者开展“抗击疫情”系列志愿服务活动,协助村组做好移风易俗宣传、信息采集、扫码登记、环境卫生等工作。这一大批活跃在村口、路口、门口守护群众生命安全的“红帽子”“红马甲”,被群众称赞为“防疫一线上的亮丽风景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