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湖县徐桥镇创业村先锋网

镇村入口

close

党务村务

您当前位置:太湖县先锋网 >> 创业村 >> 党务村务 >> 浏览文章

践行移风易俗,弘扬正气清风 ——徐桥镇创业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新典型案例

发表时间:2024-05-23作者:肖梦

创业村是一个典型的移民村,村民600多人,但村情较为复杂。风俗者,天下之大事也。为解决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,塑造全村崇尚文明、节俭、绿色、健康的良好风尚,提升全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,创业村以“践行移风易俗,弘扬正气清风”作为创业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重点志愿项目,充分发挥“四会”、党员志愿者作用,通过设置上限、制定规矩、搭建平台“三部曲”,全面奏响文明风尚“新乐章”。

一、设置上限,限出“创业”新气象

多年前,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创业村村民办酒收礼的名目逐渐增多,盲目攀比一度陷入恶性循环。创业村着力从三个上限入手。

一是限标准。创业村两委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红白理事会及村民代表等一同制定《创业村办喜事餐饮标准》、《村规民约》,明确红白喜事随礼不超过50元,红喜事不超过500元/桌(含烟酒),白喜事不超过400元/桌(含烟酒)。

二是限场次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,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,规定村民操办酒席范围为婚嫁丧葬,不得借入伍、乔迁、开业、满月、生日等名目操办,红白事宴请场次限定只能办1场。

三是限桌数。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,明确宴请桌数不得超过10桌,超过10桌要向红白理事会报备。

二、制定规矩,定出“创业”新风尚

创业村始终把“立规矩守规矩严规矩”贯穿移风易俗全过程,让“好规矩”成为乡风文明的“铁纪律”。

一是拒陋习。创业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志愿者把党和国家的新政策、新思想、新理念和健康的生活习惯,写进倡议书和承诺书,真正做到开会必宣传,入户必宣讲,倡导文明新风尚,让村民自觉守规矩成为一种生活习惯,远离不良习俗。

二是除恶习。立规矩易,守规矩难。村文明实践站与村“四会” 制定“严、实、广、细”整治标准(严厉打击、如实反映、全面覆盖、细致深入),建立日常巡查机制和专项整治工作制度,建设移风易俗展示厅,集公益性、观赏性、知识性为一体,增强宣传氛围,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,当好移风易俗的“实践者”。

三是树标杆。村实践站常态化评选好婆婆、好媳妇、文明家庭、优秀志愿者等身边先进典型,让村民们学有榜样、追有方向、赶有目标,形成了宣传先行、示范带动、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。

三、搭建平台,搭出“创业”新风向

为让村民打从心里自觉抵制铺张浪费,创业村通过搭好党组织撑面子、村委会架里子、乡亲们捧场子三个平台,实现了群众办事既有面子、更有里子。

一是赶走花架子。村党支部以文明实践为抓手,凡是村民办喜宴,党组织出面,村两委成员必定主动登门客串主持;村民办丧事,村党支部书记必定带领两委成员集体凭吊,为逝者送终、安慰亲属。

二是捂实钱袋子。村委会利用村内文化活动中心闲置场地改建成红白喜事办事大厅,并配套完善厨房、空调、桌椅等必备硬件设施,免费供村民使用。截至目前,创业村红白喜事办事大厅已承办红白事二十场左右,为村民节省了十几万元。村民感慨,参加一场红白事宴,就是上了一堂文明实践课。

三是不怕冷场子。创业村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助手作用,着力把移风易俗转化为邻里感情的“粘黏剂”、社会治理的“动力源”。

围绕村民办理婚丧嫁娶事宜需求,村实践站招募村民志愿者组建志愿服务队,组织乡亲们齐上阵“捧场子”,既出力又搭把手,暖心又暖场。

创业村文明实践站把移风易俗作为树立乡风文明的切入点,大力推进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,不断创新形式、丰富载体,努力破除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,厚养薄葬、喜事新办、丧事从俭的好民风已在村内蔚然成风。接下来,创业村文明实践站将以“3+N”服务体系为抓手,即组织党员队伍(“党徽金”)、民兵队伍(“迷彩绿”)和志愿者队伍(“志愿红”)等“三色服务队”+红白理事会、村民代表、妇女代表、五老和其他乡贤等群体,创建“创业者”联盟服务品牌,不断加大措施、完善制度、奖惩并举、常抓不懈,促进村风民风持续向善向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