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路难行”到“民心通”:大塘村用“善治方程式”求解乡村发展最优解
发表时间:2025-05-08
一条路,承载着百姓的日常出行,更连接着民心所向。曾经坑洼不平、拥堵难行的安山路,如今正在蜕变为平坦畅通的“幸福路”。这场蝶变的背后,是基层治理创新的一次生动实践——通过小微权力平台搭建民意“直通车”,让居民从“旁观者”变成“参与者”,真正实现了“路通”到“心通”的跨越。
在太湖县江塘乡大塘村的发展脉络中,安山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,它蜿蜒穿过村内多个村民组,犹如一条纽带,维系着村民日常出行的便捷,更是村子与外界紧密相连的关键通道,承载着村庄发展的诸多希望。近些年来,随着岁月的侵蚀以及往来车辆的频繁通行,让安山路的面貌变得不尽如人意。其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,给过往行人与车辆带来了诸多不便,部分路段更是显得狭窄局促,随着村里车辆日益增多,会车难、交通拥堵等问题愈发凸显。
破局“堵心路”:小微平台直面民生痛点。
面对安山路的这般现状,村民们拓宽改造这条路的呼声愈发强烈,大家纷纷通过小微权力平台,诚恳地提出了对安山路进行改造提升的诉求。过去村里大事靠“两委”拍板,现在群众“指尖投票”也能定优先级。大塘村纪检委员宋清庭坦言:“平台赋予村民‘倒逼机制’,让安山路改造从‘可选项’变成‘必答题’。”
共建“民心通”:线上线下凝聚治理合力。
大塘村党委秉持 “群众利益无小事” 的理念,在关注到村民们在小微权力平台上的这一诉求后,高度重视,迅速行动起来。大塘村“两委”深知,道路改造提升工作不仅关乎村民的切身出行便利,更是涉及诸多权力运用与资金使用的关键民生事项,容不得丝毫马虎。为此,大塘村党委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,对安山路改造提升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。
线上“集众智”:让“吐槽”变“良策”。
大塘村开设“安山路改造”专栏,村民可随时发送照片、提出建议,累计收到诉求12条,最终选出拓宽路面、增设排水渠等5项改造重点。为进一步强化“民心通”工程效果,村委同步推出“路长制”管理模块,长效健全道路保护机制,村民可随时上报破损、评价管护效果,真正实现“大家的路大家管”。
蝶变“换新颜”:长效机制书写惠民答卷。
安山路的蜕变,是技术赋能基层治理的缩影,更是“民有所呼,政有所应”的鲜活注脚。大塘村党委书记汪文达表示:“小微权力平台不仅修通了一条路,更架起了党群连心桥。未来我们将推广这一模式,让更多‘堵点’变‘亮点’!”大塘村也将持续跟进安山路改造提升项目,力求让这条凝聚着村民期待的道路早日旧貌换新颜,重新成为助力大塘村乡村振兴、村民幸福生活的坚实保障。
安山路的故事,折射出乡村振兴的深层逻辑,基础设施升级只是表象,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是内核。当“为民做主”转向“让民做主”“政府包办”升级为“群众共办”,一条路便能成为凝聚民心的纽带,激活乡村发展的“一池春水”。(李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