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百里镇深入贯彻落实“六尺巷工作法”,通过党建引领、多元协同、全域推广等方式,将传统智慧转化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,让“和为贵”的理念在街头巷尾落地生根。
党建引领筑根基,织密治理“一张网”。织密组织体系。细化网格化治理,坚持以乡镇党委为统领,将全镇划分为61个基础网格,配备61名专兼职网格员,构建起纵向到底、横向到边的治理体系,实现“小事不出格、大事不出镇”。创新协作机制。采取联村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方式,统筹驻村选派干部、党员代表、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等各类力量,解决毗邻村之间的矛盾纠纷。如镇辖区内邻村两户家庭因婚姻问题引发跨村纠纷。镇里迅速行动,组织涉事两村“两委”班子、选派干部及党员代表等多次入户调解,耐心疏导,最终成功化解矛盾。发挥组织效能。党委书记带头包联重难点案件,今年以来已带案下访8次,化解了如加油站资金断裂风险、放映员年老生活困难等棘手问题5件,带动镇村干部形成“主动接访、上门解纷”的工作常态。
服务载体聚合力,搭建共治“连心桥”。深化阵地建设。坚持以服务群众为治理出发点,通过完善阵地建设、加强部门协作等方式,推动治理主体从“部门独奏”变为“多方合唱”。依托规范化建设的镇综治中心,联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、司法所等,整合服务资源,提供多元化便民服务,月均接待群众20余人次,成为村民“想来、爱来、常来”的暖心阵地。搭建服务平台。百里镇大竹村党群服务中心按照“基础+服务+特色”模式,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,如每周三开展“理论宣讲日”,定期组织“义诊进乡村”,针对留守儿童开设“四点半课堂”。今年暑假,联合镇卫生院、学区管理中心开展“关爱一老一小”系列活动,为30余名老人免费体检,为18名儿童提供作业辅导。形成服务合力。聚焦非公企业群体,联合工会、妇联等部门为辖区内企业职工提供暑期托管服务,解决了120余名职工的后顾之忧;联合“江淮义警”组建“食品安全志愿监督队”,定期检查镇区快递店、餐饮店、小商超等场所,今年已排查整改问题隐患21处,成为基层治理“生力军”。
全域推广拓路径,绘就和谐“新画卷”。强化矛盾化解。推动“六尺巷工作法”从矛盾化解向全域治理延伸,让和谐理念融入社会肌理。镇综治中心实行“一站式受理、一揽子调处”,今年已接待群众来访57件,调解成功率达98%。如松泉村两户邻居因土地纠纷问题长期争执不下,综治中心调解员用“六尺巷”故事引导双方换位思考,最终达成调解协议。深耕源头治理。创新“有事好商量”协商机制,通过“线上议事群+线下小院会”相结合的方式,收集群众意见建议62条,其中“安装照明路灯”“小型农田水利设施”“学生就餐避雨通道”等47条建议已落地实施,让群众真正成为治理的参与者、受益者。推进全域延展。积极推动“六尺巷”精神进校园、企业、社区、村组及家庭,镇综治大厅设“和谐窗口”,推行“容缺受理”“延时服务”。如今,“遇事讲包容、处事求和谐”已成为百里新风尚,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,先后荣获市级“示范乡镇”、县级平安乡镇“先进单位”等称号。(潘枫)